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52年前的今天,中共中央通过发动“文化大革命”的《五·一六通知》。虽然1966年5月16日和17日的《人民日报》上,并没有《五·一六通知》的只言片语,虽然17日报纸头版还有《刘少奇主席电贺挪威国庆》的消息,但绝大多数篇幅都能嗅到浓重的火药味,一场重创党和人民元气,包括剥夺刘少奇主席生命的“十年浩劫”降临。
 
5月16日前后的党报,充斥着批判人民日报前社长邓拓的声音。邓拓,18岁入党,25岁主编晋察冀边区党报《抗敌报》(后更名为《晋察冀日报》),32岁主编中共历史上第一本《毛泽东选集》。1956年,最高层“跑步进入社会主义”头脑发热,导致基本建设规模过大,财政赤字和原材料紧张。刘少奇、周恩来意识到经济过热,安排中宣部起草了一篇社论,发表在6月20日《人民日报》。社论标题是《要反对保守主义,也要反对急躁情绪》,实际上是以反“左”、反冒进为主。最高层对此极为不满。1957年初鼓励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“百家争鸣”,人民日报“按兵不动”,又被最高层批评为“书生办报”、“死人办报”。邓拓终于离开人民日报,到老领导彭真麾下做一名文教书记。
 
在北京市工作期间,邓拓与吴晗、廖沫沙三位文化人合作“三家村札记”,邓拓自己还撰写杂文《燕山夜话》,以史喻今,委婉或尖锐地批评“大跃进”期间吹牛皮、说大话、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现象。1965年11月10日,上海《文汇报》发表姚文元《评新编历史剧〈海瑞罢官〉》,剑指吴晗担任副市长的北京市。《北京日报》请示市委是否转载,邓拓表态说:“不能轻易登,等请示彭真同志再说。”在山雨欲来、大祸将至的时候,邓拓竟然还主张:“不要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搞。”于是,揪出邓拓就成了扳倒彭真、进而最终打到刘少奇的前沿战斗。戚本禹在《人民日报》言之凿凿地质问:“邓拓是一个什么人?现在已经查明,他是一个叛徒。”
 
邓拓在家翻阅5月16日的《人民日报》,这种“全党共诛之、全民共讨之”的架势,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。
 
——山西绛县县委书记周明山:邓拓,你这个反党反人民的资产阶级野心家,你是个瞎子吗?不,你比瞎子还瞎。你是个聋子吗?不,你比聋子还聋。你是个疯子吗?不,你比疯子还疯。
 
——四川省工农兵模范人物:邓拓这一撮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野心家,披着共产党员的红色外衣,拿的是一支杀人不见血的笔杆子。
 
5月17日的《人民日报》,依然是火辣辣的批判邓拓的文字:
 
5月17日深夜,邓拓在自己的房间仰药自尽,是“文革”中党内高级干部中自杀的第一人。在诀别时刻,邓拓给彭真和市委其他同志留下一份遗书,激愤地驳斥了当时对他的诽谤诬蔑,沉痛地写道:“我的这一颗心永远是向着敬爱的党,向着敬爱的毛主席。”“只要对党和革命事业有利,我个人无论经受任何痛苦和牺牲,我都心甘情愿。……”(丁一岚《忆邓拓》,1979年2月27日人民日报)
 
从《五·一六通知》开启的全国性癫狂,人民日报的过来人首先想到自己的老社长邓拓。80年代报社编委会曾经讨论在金台西路2号大院内为老社长立一座塑像。为了不引人瞩目,甚至考虑过把塑像安放在当时编辑部所在地五号楼门前的草丛中。但讨论来讨论去,还是没能拿定主意。但这不妨碍邓拓成为党报人格底线的精神源头。198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发出那篇著名的评论员文章《就是要彻底否定“文革”》,在全党一石激起千层浪,恐怕不是偶然的。
 
邓拓为人谦和不张扬,党的“八大”原已安排他为中央委员候选人,他得知后给中央打报告,恳切要求换掉自己,名额让给别人。
 
他不做“新闻官”,拿红笔(总编辑改稿),也拿蓝笔(记者写文章)。他对历史有深入研究,1955年被中国科学院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。用今天的眼光看,《三家村札记》和《燕山夜话》表现了共产党人在极左年代难得的清醒和一份政治良知。
 
 1959年2月邓拓调离人民日报时,在欢送会上即席吟诗一首《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》:
 
“笔走龙蛇二十年,分明非梦亦非烟。
文章满纸书生累,风雨同舟战友贤。
屈指当知功与过,关心最是后争先。
平生赢得豪情在,举国高潮望接天。”
 
时任文艺版编辑的袁鹰还记得邓拓念诗时的神态:
 
“语气间有点自责,也有点自信,却一字不提两三年前那个‘书生办报’的斥责……只是声调中略带着一点惆怅情味。”
 
文章载于“党报旧闻”微信公众号(2018年5月16日),系旧作,上文在原版基础上略有修改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祝华新

祝华新

52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80年代报纸编辑,曾获全国好新闻奖,新世纪转型做新媒体研究。个人兴趣:党史、动漫、武侠。

文章